Apple统一内存适合运行LLM?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自从大语言模型开始流行以来,一直在AI领域深耕细作的NVIDIA直接获得了大量订单,导致产品供不应求,人们也一直在寻找更便宜的方案。这给了我们评估许多其它方案的机会,例如我前些时尝试搭建的W7900方案就是一个可行的替代。

碰巧的是,Apple刚好在LLM大火的时间点前后接连发布M1 / M2 Ultra,最大带来了128 / 192 GB且带宽高达800 GB/s的内存。考虑到本地运行LLM最大的瓶颈是显存容量和显存带宽,两者似乎是一拍即合,在数码媒体的渲染下创造了多个类似“Mac Studio > 6 * RTX 4090”的名场面。

事实真的是如此吗?经过实际测试,我发现尽管Apple Silicon可以将超大显存装进常规轻薄笔记本电脑,但在运行LLM方面存在各种妥协,使得苹果平台并没有比NVIDIA方案的性价比更高。

devil’s in the details

本文我们使用一组实测数据来介绍目前的现状。 继续阅读

测量GPU的跨核心同步延迟

前阵子在测试Strix Point与Lunar Lake等平台的CPU时,我偶然发现本代处理器在核间延迟这一指标上的一些变化。众所周知同步与互斥是现代复杂多线程软件高度依赖的原语之一,对其进行性能优化也是多线程编程的一大难点。多核处理器在硬件层面高效率地设计并实现同步,在工程上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事实上,同步延迟这一概念不仅是对于CPU,其对于GPU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在理想世界里,GPU可以以极高的吞吐并行处理大量毫不相关的数据。但现实是随着GPU规模的不断扩大,在一部分例如Gaming的领域的GPU应用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并行度瓶颈,小规模数据的计算之间互相依赖导致不同层级的交互延迟成为瓶颈。

与CPU核心相对应,在GPU上处于类似层级的结构是SM (NVIDIA) / CU (OpenCL | AMD GCN)等等,一些厂商如Intel和Apple也将其直接称为GPU核心。而家用GPU的SM/CU核心数量远远超过普通家用CPU (144/96 vs 24),数据中心GPU更是如此(160/304 vs 32-128),这意味着为这些处理器核心的缓存一致性互联设计也会更加具有挑战性。

本文以我手边可用的一些硬件,搭配ROCm/HIP编程环境讲解如何使用类似测试CPU的手段来测量GPU的跨核心同步延迟,并提供一些大致的数据参考。

继续阅读

月光下的新探索:Lunar Lake CPU (Lion Cove / Skymont) 微架构测试

最近这些年的CPU市场上,虽然表面上看Intel和AMD打的如火如荼,但是Intel事实上从未满足于在笔记本电脑领域仅仅跟AMD展开竞争——他们的许多规划都是剑指Apple Silicon与MacBook。

这也并不难理解。早些年Intel Mac时期,虽然MacBook的市场份额一直不温不火,但Apple向来都是Intel最优质的客户,为Intel带来了相当高的利润。Apple不仅以高出同行的价格购买特挑、高功耗高性能的SKU,还经常提出大量的定制需求。例如Iris Plus核显的主要客户就是Apple,而Apple带来的需求扶持了Intel的GPU业务。除此之外,Apple × Intel的高端形象也使得Intel的品牌更进一步深入人心。相比之下,微软/PC阵营的高端轻薄本一直略显逊色。

因此,现任CEO Pat Gelsinger上任后多次提出想要赢回Apple这个客户。怎么赢?今天我们要测试的这颗处理器就是Intel交出的答卷。

声明:本文仅为个人测试,测试使用的一切设备、工具等资产与本人所在公司/职位无关,也没有接受任何赞助。由于使用非正式版系统固件/软件,测试结论可能与零售设备有少许差异,仅供参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