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我曾有机会测试Intel专为超轻薄笔记本打造的Lunar Lake处理器。尽管其独特的设计让它脱颖而出,但在绝对性能方面的弱势意味着它可能并不适合大多数用户的主流PC需求。
对于主流笔记本产品线来说,Intel推出了Arrow Lake H45作为Meteor Lake的继承者。本次,我将对Arrow Lake H45中的酷睿Ultra 7型号(255H)进行测试。
声明:本文仅为个人测试,测试使用的一切设备、工具等资产与本人所在公司/职位无关,也没有接受任何赞助。
几个月前,我曾有机会测试Intel专为超轻薄笔记本打造的Lunar Lake处理器。尽管其独特的设计让它脱颖而出,但在绝对性能方面的弱势意味着它可能并不适合大多数用户的主流PC需求。
对于主流笔记本产品线来说,Intel推出了Arrow Lake H45作为Meteor Lake的继承者。本次,我将对Arrow Lake H45中的酷睿Ultra 7型号(255H)进行测试。
声明:本文仅为个人测试,测试使用的一切设备、工具等资产与本人所在公司/职位无关,也没有接受任何赞助。
上一篇文章里,我们浅显地聊到了Zen 5的微架构层面的变化,主要是规模的扩大、指令吞吐的提升,以及最关键的关于分支预测的改动。
本文我们将会进行一些性能分析与对比,观察Zen 5微架构这些改动会对实际负载造成怎样的影响,与前代相比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由于桌面Zen 5也就是Ryzen 9000系列的高端型号暂时没有发售,因此本文目前依然是使用移动端HX 370进行测试。后续会直接将有价值的数据补充在本文。
2024/08/13 更新:修正了因为GCC bug引起的x264子项测试数据问题。此前沿用了部分znver3的老数据,但是新测试的数据使用znver4导致得出x264几乎无提升的结论。统一flag之后无论是znver3还是znver4/5均可获得类似的提升幅度。更新后将所有此前使用-march=znver4测试的Zen 4/5的数据使用-march=znver3重新测试。
名字少一个 Extreme,到底少了什么?
AMD Ryzen 9 7950X3D 是 AMD 推出的旗舰级 16 核心处理器。它采用了创新的 3D V-Cache 技术,将 64MB 的 L3 缓存叠加在其中一个8核心的 CCD 上,从而显著提高了缓存容量。从现有的评测不难看出,这种设计使得 7950X3D 在游戏性能方面超越了 Ryzen 9 7950X,也超越了竞争对手 13900KS,并且更加节能。
本文包含一些简单的 Micro-benchmark,实测采用 3D 堆叠缓存的延迟、带宽等表现,并与普通 CCD 进行对比。除此之外,我还会加入 SPEC CPU 2017 的单线程整数测试,并附加少量的游戏实测数据,介绍大缓存在真实应用中的效果。
本文为独立完成,处理器以及其它配件均为自行购买测试。